查看原文
其他

养老困局:我该不该把父亲送进养老院?|故事FM

故事FM 故事FM 2020-01-27


你好,我是爱哲,今天我们聊聊养老


我姥姥今年 90 岁,2013 年,她得了脑血栓,从那以后腿脚就不听使唤了,之后我妈和我姨还有舅舅们轮流照顾姥姥。但我妈也都是六十几岁的人了,身体也很脆弱,照料老人的压力很大。


我知道,像这种情况,肯定不止我们一家。


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每个人都会老。当一个人老去,身体不再健硕的时候,他应该被家人,被社会怎样对待?除了让他体面地活着,家人们还能为他做些什么?


希望今天的节目,能对你有所帮助。


故事FM  第 145 期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完整故事 ▼

/讲述者/ 吴小明、刘建章、杜奶奶

/主播/ @寇爱哲

/制作人/ @寇爱哲

/声音设计/ @故事FM彭寒


/BGM List/

01. A Ugly Fact Of Life - Explosion In The Sky(吴阿姨)

02 . 出路 - 彭寒 (失能失智的老人)

03 . Ashes In My Memory - 彭寒 (我的爸爸)

04 . 出路 - 彭寒(片尾曲)


/更多收听平台/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蜻蜓 FM

QQ 音乐 / 豆瓣播客 / 懒人听书



—下面是本期故事的文字版—

请配合上方音频食用



1 . 阿兹海默症的父亲


吴小明今年 62 岁,十年前,他的父亲被确诊为阿兹海默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


为了这个事情她还专门带着父亲去了一趟美国找专家,后者告诉她,老爷子就是这个病,不用抱侥幸心理了。并且病情会缓慢发展,药物的作用不会太大,能做的无外乎就是好好照顾他。



父亲的病彻底改变了吴小明的生活。


阿兹海默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记忆力明显减退,智能下降,原来会做、会用、会说、会写的,病后都不会了,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性格和行为模式也会变得和原来不一样。


2012 年,吴小明在老家长春退休,随后她就带着父亲来到北京和她的儿子和孙子一起生活。在这段四世同堂的时光里,吴小明需要同时照顾患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孙子。


吴小明:


很辛苦,特别的辛苦。


有的时候跟我父亲交流,他就好像没有听懂,或者听懂了他也会抗拒。比如上厕所这么一点小事——他不知道自己主动去上厕所。


我夜里头每两个小时叫他一次,看着他上厕所。但是在三点钟以后他就糊涂了,你怎么叫他也不起来,甚至会打我,就不听,然后就这样尿到裤子里。


所以我得把床单重新铺上,尿完了以后及时给他换。


到早晨五六点钟他能稍微睡一会,但是早晨我又不能睡,要准备早饭,七点多钟他就会喊饿了。



2 . 养老院


就这样日子久了,吴小明被父亲折腾得心力交瘁,不仅没办法保证照顾好父亲,甚至连自己的正常生活都没办法保证。


终于,她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送父亲去养老院。


■ 插画 | MARIA FABRIZIO


我们对吴小明的采访,就是在她父亲如今所居住的这家养老院里进行的。这家养老院位于北京西南六环,全称叫「乐邻里长者乐园」。吴小明的父亲已经在这里住了大半年,吴小明对这里各方面都还挺满意。不过,在最终找到这家养老院之前,吴小明和父亲曾经经历过两家令他们不太愉快的养老机构。


起先为了给父亲一个好的条件,吴小明卖掉了老家的房子,把父亲送进了北京某高端养老院。结果住进去没多久,吴小明发现这家养老院的伙食太差,并且像父亲这样的失智老人,都被院方安排在了一个单独的封闭区域内,所以父亲基本每天都不出门,就待在自己的单人间里。吴小明一看是这种情况,心里十分难过,马上又联系了另一家养老院。


第二家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看上去特别好,刚搬过来的时候吴小明也很放心。不过没多久就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先是吴小明去探望的时候发现父亲的裤子已经尿湿了,却没人管。院方对此的回应是,刚刚领着老爷子上过厕所,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在身边。


之后没过多久,父亲凌晨三点在自己房间的厕所里摔了。吴小明深夜接到电话吓得腿都软了,连夜打车过去发现父亲就躺在卫生间里。后来送到医院,万幸没有骨折。



吴小明:


后来我父亲康复期间,我又开始在北京反复找养老院,找了很多家。最终找了这家,这儿的护理主任和我谈了很长时间,我也认认真真把我的所有的这些经历跟她讲过了,那时候我真的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了。


她说你来试一下吧,我们这个条件虽然不算高大上,但是我们会全心全意照顾老人的,就这样我下决心给他送过来了。


送过来了以后,首先我认可的就是他们对于这种病状的老人和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没有歧视,都是一视同仁的,而且在一起活动,在一起吃饭,北京养老院很少能做到这一点的。


而且他们都是态度很细,会觉得人情味比较浓。我爸当时摔伤了还在康复,脚虽然没有骨折,但是肿的都穿不了鞋,护理员从早晨睁开眼睛一直到晚上,都陪着他,让他认识护理员并接受新的环境,单这个做法在其他养老院也是做不到的。



3 . 失能和失智的长者


就这样,吴小明的父亲住进了乐邻里。


故事 FM 节目组来到乐邻里采访的这一天,也见到了吴小明刚刚提到的这位护理主任张桂梅,她带着我们探望了一位刚刚入住的另一位失能老人。具体的情况,我们建议你听一听现场的录音,也许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他的情况。在音频 8’00” - 9’00” 处


这位患有脑梗后遗症的爷爷没办法清晰地进行表述,他只能是用脸上的表情来回答护理主任,这件事满意还是不满意。他脑血栓病发的位置,正好影响了他的吞咽和语言表达。所以他不能说话,不能吞咽。如果用嘴喂食的话,他容易呛着。


■ 插画 | Michael Hogue


乐邻里现在总共入住了 53 个老人,失能失智大概是 35 人左右,占了一多半。


根据 2016 年公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像这样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在中国已超过了 4000 万人,而且有相关调研报告也显示,全国 7% 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目前这些老人,实际上绝大部分是由配偶、子女或亲戚在照料,很少会住进养老院。


而大部分养老院的确也不太愿意接收失能老人,因为失能老人的护理成本高,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也大。


对此,我们也采访了乐邻里的创始人,刘建章。


刘建章:


其实真正做养老的都不会拒绝失能和失智老人,因为老是一个不可逆的规律。


哪怕说在养老院被定位成全自理的老人,他也会动态地,哪天发生一些意外变成失能失智,你不可能把他赶走。所以一个养老院拥有照顾失能失智老人的这种能力,应该是一个常态,也是一个基本能力。



4 . 老人,首先是人


刘建章最早在万科负责养老项目开发,他的第一个同事是一个日本人,来自某著名地日本养老公司,由此他向这位日本同事学习了很多国际上先进的养老理念。但与此同时他也发现,养老是一个非常本土化的行业,先进理念要落地很困难。


比如欧美的养老机构会鼓励老人多动手,能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来帮助老人锻炼身心,但在中国,无论是老人本身还是子女,总会觉得说自己花了钱,那为什么还要我自己动手。于是从理念到管理动作,刘建章花了很长的时间。


■ 位于北京丰台区的乐邻里长者乐园


刘建章:


我们会在这里设置供老人学习烘焙,做咖啡的区域,也会经常有年轻的志愿者过来陪老人做活动。


老人未必是不接受现代化的东西,只是他可能接受得慢,你通过微信就能看到,其实老人一旦会用,比我们还着迷。我们希望能帮助老人和这个现代化的社会连接,包括这里的装修风格其实很现代化,老人们也都很喜欢。


这里也会让老人们认养一些绿植,我们也有自发的书画协会,其实老人最大一个问题是老了不知道自己的社会价值,而我们要创造一种可能性,在这里老人们都是被需要的。


日本的一位很资深的董事长跟我说,我们跟老人的关系,不是我们照顾老人,我们只是跟老人一起生活,老人跟我们是平等的。


当你说我在照顾你的时候,其实你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时间长了,护理员会有那种傲慢出现。但是当你跟老人一块生活的时候,你跟他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同时让老人也得到一个释放,他不再觉得我是一个弱者。


如果你进入一个养老院——一个到处都在强调老的环境,你就会把自己的生命状态拉低。当你感觉你就是一个正常人,甚至说你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老人的生命状态反而更容易被激发。



5 . 养老的生活方式


吴小明的父亲目前已经住进来大半年,相比刚刚来的时候,身体情况有所好转,已经开始参加集体活动了。


■ 在乐邻里生活的老人


除了吴爷爷这样失能失智的老人,乐邻里其实也有不少身体很健壮的老人。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杜奶奶,今年 81 岁,退休之前,她是一个儿科大夫。


杜奶奶很适应这里的生活,也打过电话劝一些以前的同事住进来。


杜奶奶:


我那几个同事给我打了两回电话,孩子们就是不同意——唉我们都不是不孝,你干嘛要到养老院,我们脸上挂不住!


我当时这样想的,我的孩子们个人有个人的生活,一天都辛苦,要买菜要吃饭什么呀麻烦多大,我来这儿我二姑娘支持我,大姑娘也不同意,说这么多孩子,你非要上那去,谁家住不了啊,条件都不错。


谁家我也不去,不是长期办法。


到儿子那儿,天天我八点半睡觉,他们正在吃饭呢;早上我五点钟起来,他们还呼呼睡呢;我要吃的清淡一点,他们还要炒这个菜弄那个菜的,不行。


这个年龄差得太多,生活规律啊爱好都融不到一起去。不是孩子们不孝,孩子们非常孝。


我在养老院,也不用雇保姆。


像杜奶奶这样能自理的老人在乐邻里的费用大概是每个月 6000 块钱左右,跟雇保姆的价格差不多,杜奶奶的退休金也够支付。所以杜奶奶的同事子女们不让老人住养老院,考虑的倒不是价格。


杜奶奶:


你看我到这儿来,约了好几个同事,他们都不来。孩子不同意,觉得有儿有女,干嘛把老人放在养老院里。


其实是个错误的,养老院不是无儿无女的,也不是说儿女不管的,真的。这来了养老院是个享受嘛,有什么不好呢?我觉得非常好。


刘建章:


其实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养老最难的是观念。因为我们包括现在很多年轻人,还停留在以前的刻板印象中,觉得送养老院是嫌弃老人家。


你像我们给九十多岁的老人办画展,他也有这个需求。老年人,首先他也是人,他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像我们做养老,就是想让老人跟这个时代跟这个社会有连接,而不是把他们丢在一边。


现在的老人,七十多岁、八十多岁,他们的身体状态还是挺年轻的,有大把的时间,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我觉得可以做一些真的是自己梦想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说乐邻里让养老成为时尚,因为我们希望在这边你可以挑战任何对老的概念。


■ 插画 | Jake McBride



6 . 尾声


大半年过去,吴小明对乐邻里的服务比较满意,但这并没有让她从父亲的养老中解放出来,因为在吴阿姨的老家长春没有这样的养老院。


现如今父亲住进了养老院,孙子也大了,不用吴小明天天照顾了,吴小明也开始想自己的老年生活。朋友同事们都在老家,有时候也想大家一起玩一玩,但一想到父亲刚刚在一个令人满意的地方安顿好,并且在老家也没有这样的养老机构,考虑再三,吴小明还是觉得要万事以父亲为主。


吴小明:


我觉得不能说,就给他放到这,完了我该干嘛干嘛去。


虽然当时他们也保证过,说你放心放在这,护理主任也这样开玩笑跟我说保证让你能够旅游去,但是现在我不行,确实是做不到,放不下。



* 关于养老,你会选择让家里的老人住进养老院吗?欢迎在留言里和我们聊一聊。


另外还要感谢乐邻里长者乐园对本期故事的大力支持!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他们的情况,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乐邻里微信公众号




本期头图 | David Plunkert



感谢分享故事到朋友圈

文字 | 彭寒  运营 | 刘军


/往期故事/

中国的盲道上为什么看不见盲人 | 故事FM

中产家庭的教育自救:我的孩子在家上学|故事FM

中国精神病托管中心实录:夹缝中的庇护所|故事FM


「故事 FM」

 用你的声音,讲述你的故事 


更多收听平台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蜻蜓 FM | QQ 音乐 | 豆瓣播客 | 懒人听书

▼ 点击「阅读原文」,讲出你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